放射性药物敷贴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敷贴器,通过局部照射治疗体表疾病的方法。其原理是将含有放射性核素(如锶-90、磷-32等)的敷贴器直接置于病变部位,利用β射线或低能γ射线的电离辐射效应,破坏异常组织细胞,从而达到治疗目的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、局部剂量高、全身副作用小等优点,广泛应用于皮肤病、血管瘤等浅表性疾病的治疗。
敷贴器是放射性药物敷贴治疗的核心工具,通常由放射性核素、载体材料及防护层组成。根据核素类型,敷贴器可分为β敷贴器和γ敷贴器。β敷贴器(如锶-90敷贴器)射程短、穿透力弱,适用于皮肤表层病变;γ敷贴器(如铱-192敷贴器)穿透力较强,可用于稍深部组织。敷贴器的设计需考虑剂量均匀性、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,常见形式包括平面敷贴器、柔性敷贴器和定制形状敷贴器。
临床应用时,需根据病变性质、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敷贴器,并精确计算照射剂量和时间。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,确保无禁忌症;治疗中需严格防护,避免正常组织受损;治疗后定期随访,观察疗效及潜在不良反应。随着技术进步,新型敷贴器不断涌现,如可降解敷贴器和智能控释敷贴器,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。
放射性药物敷贴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放射治疗手段,敷贴器作为其载体,在疾病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未来,结合影像导航与个性化设计,该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