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,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市场迅速扩大,但随之而来的是监管漏洞频现的乱象。一项深入调查发现,许多在线店铺在销售医用面膜、美瞳和敷贴器等医疗器械时,存在严重的无资质经营、逃避监管等问题,给消费者健康安全带来潜在风险。
在医用面膜领域,调查显示,部分店铺公然销售标明为‘医用’的面膜产品,但这些店铺本身并不具备《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》或相关资质。医用面膜作为医疗器械,本应严格遵循生产备案和销售审批流程,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。这些无资质商家利用网络平台的匿名性,通过夸大宣传、虚假广告吸引消费者,导致许多用户在不了解产品风险的情况下购买使用,可能引发皮肤过敏、感染等健康问题。这种乱象不仅违反了国家医疗器械监管法规,还扰乱了市场秩序,亟需监管部门加强线上巡查和执法力度。
美瞳(彩色隐形眼镜)作为常见的医疗器械,其网络销售中也出现了逃避监管的隐蔽手段。调查发现,一些商家为了规避平台审核和监管,使用‘眼珠子’等暗语来指代美瞳产品。由于美瞳直接接触眼球,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使用不当,可能导致眼部感染、角膜损伤甚至视力永久性损伤。大量无证店铺通过这种‘暗语’销售,使得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真伪,监管部门也难以追踪。这些商家往往利用社交媒体或小众电商渠道进行交易,进一步加大了打击难度。
敷贴器作为辅助医疗器械,在网售中也存在类似问题。部分店铺以‘个人护理’或‘美容工具’为名,销售未经审批的敷贴器,缺乏必要的安全认证,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的皮肤损伤或感染。这些产品往往标榜‘家用便捷’,却忽视了医疗器械应具备的严格标准。
针对这些乱象,专家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,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优先选择正规渠道和持有资质的商家,并核对产品注册证号。同时,监管部门需加强网络平台的协同治理,完善审核机制,严惩违规行为,确保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安全性。只有通过多方努力,才能有效遏制这些乱象,保护公众健康权益。